衝著溪頭的好空氣,又進去繞了一圈。
前年才來過,感覺景物依舊,只是遊客已非。週五下午的遊客稀稀疏疏,相較之下,大陸遊客的談笑聲就讓溪頭顯得很中國。他們對於陌生景點的興奮之情,多少感染了有些意興闌珊的我。
在神木區聽見他們的對話猶然。
見到神木他們發出讚嘆聲,有人很自然地依據神木的年齡換算起它出生的朝代來。對我而言,這是新鮮的欣賞角度,縱然知道神木意味存在久遠,卻從沒想過去換算它出現的年代。重點是,即便唸過歷史,中國歷代各朝對我仍是片斷的印象,完全無法將之與現代連結。
溪頭神木樹齡1800年,大約是東漢時就存在了。而號稱台灣最老的樹,則出生在4600年前的觀霧,只比黃帝的年代晚一些。真叫人讚嘆啊!
觀光局or林務局若將全台的神木列出輩分排行來對應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對大陸觀光客或許也是一種行銷賣點。
心裏還是希望拜訪未曾去過的地方,在小半天旅遊中心人員的介紹下,誤打誤撞進入鹿谷的這個小學參觀。原校毀於921地震,遷校後重建成為極具特色的校園。連女兒都願意來這裡就讀,它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