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菜園筆記

白蘿蔔
二週前同時播的各類種子中,成長最快的。
作畦時除了畦高度,需注意排水順暢並去除石塊。地下莖遇石則劈腿。
播種: 穴播,3-5粒/穴。為提高發芽率,可帶狀施粉肥後,雙排錯開播種。
紅蘿蔔
條播1粒/1-2cm,成長期間拔為15cm/株。不耐移植,根受傷則地下莖不長。
根莖類(地瓜等),結球時供水減少,僅維繫其生存所需即可。水多,果易裂。
成長期間畦面根部覆土,一次覆平,二次壟。100-120天收成。
生長期>60日之蔬果,追肥兩次。
照片中出現土塊是錯誤的示範,原則上種蘿蔔的土應該細緻鬆軟,最好去除石塊,因地下莖遇石會劈腿。
秋菊,又名日本茼蒿、裂葉茼蒿
撒播or 條播
收成時收黃葉以上部份,側芽會再長,可收成3-5次。黃葉,除非軟爛,否則不主動摘除它,因養分會回流到植株。
生長期40日以下之葉菜,追肥0-1次。
嫩莖萵苣
兩週前在家育的苗。播種後三日發芽,室內育苗造成發芽徒長。移出室外後數日,第二批發芽苗長為矮胖(理想)型。現在覺得若種子不貴,直接在田間撒播即可。
條播的A菜及菠菜
未混沙撒播,苗易成簇徒長,互相競爭且易倒。矮壯苗佳,葉重疊就要間拔,拔除徒長or畸形者。若光線不足,控制給水,可以養成矮壯苗。葉菜苗距3-5cm,才不會相互競爭。太疏則如容易長草。
植物於夜間長高,因此太陽下山前三小時停止給水,可避免植物晚上徒長。
菠菜,可條播密植使徒長(徒長較嫩)。芹菜亦同。

2009年10月13日

鳴槍起跑

陰雨綿綿中,第三次來到菜園。
前兩次翻土的成果皆在連日的雨後變得塌實。翻土的大型工具多半被同學捷足先登。我只好用自備的小鏟子苦情地工作起來。今天自己的預定進度是將從家裡帶來的迷迭香小苗、辣椒株、薄荷、鼠尾草跟松葉&馬齒牡丹種下。心中的盤算是,應該先讓忌避作物進駐茁壯,且利用生命力強的物種生存保護土壤,才能共同捍衛接下來上場的主角作物。
在紙上作業了許久,希望在塌塌米大小的領土上地盡其利。種苗還在家裡孵呢,奈何,今日老師在複習整地示範後,也開始教授播種(此意謂大部分的同學今天都會跟上進度)。在部分先行者撒播的種子已冒出綠點點小芽的雙重刺激下,輸人不輸陣的我只好認命地繼續用小鏟子犁地、播種。
整地時,拌入兩種肥料當基肥:粉肥與粒肥。粉肥原料是甘蔗渣,用來鬆土改善土質。後者用量是前者的1/3,作用為提供養分給植物。
謝天謝地,泥土除了有些濕黏外,尚稱鬆軟。最棒的是,不時會被猛然挖出的蚯蚓嚇到,令人欣慰極了。
由於今天沒有長工在旁相助,我只有孤孤單單草草地播種了事。至於先前策畫好的種植計畫,只有暫時拋在一邊。
依老師的交代,畫了張播種圖,以免自己都忘了曾經做過的好事。
除了茄子、秋葵跟倖存點綴著的地瓜,其他都要重新開始了。刻意避開十字花科,菊科成為我的首選。臨時被抓上考場,只好憑印象作答,結果挑了圖中的植物。事後對照先前所坐的筆記,慶幸並未與之相去太遠。

依照資料上的說法,萵苣與菠菜、蘿蔔與胡蘿蔔分別是共榮作物組。
將迷迭香、鼠尾草、薄荷等忌避作物種在東邊,則是希望藉由東北季風將其氣味吹散佈滿我的轄區。馬齒、松葉牡丹則隨意插在畦邊,期望藉其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植物駁坎,作簡易的迷你水土保持,並於開花時吸引蟲蝶來訪。
至於家中正在孵的嫩莖甘藍、蝦夷蔥及未落地的矮豆種子,就要看未來這塊畦的造化,來決定其是否能夠取得容身之處了。

2009年10月1日

尚天然ㄟ手工豆花

材料:黃豆1杯 洋菜2g  糖水


黃豆洗淨後用水淨泡6~9小時後將水倒掉


內鍋放入2杯水,外鍋1/2杯水,入電鍋內煮熟 


煮熟的黃豆+冷開水1500cc,用調理機打成豆漿 (不用過濾)


另一鍋子裝水250cc加熱將洋菜煮溶化 
用濾網過濾成洋菜水
 
 
洋菜水倒入豆漿內攪拌均勻 放涼即可
(也可以黃豆+黑豆各1/2營養香味兼顧)



除了加糖(薑)水 ,還可加紅豆、綠豆、粉圓、花生...
冷熱皆宜


黃豆最好選左邊沒有黑點的較香
浸泡後也較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