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踩著張學良足跡於清泉邂垢三毛

97.12.27
對於出遊地點,老公向來沒啥意見。極少數的時候,他勇於表達自由意志時,我就會像對待黃金股股東的否決權一樣,尊重他的意見。例如這一天,他説要去五峰,我就乖乖收起母老虎的個性,做個順服的小貓,盡職地看地圖指揮路線,順便簡單轉述我在旅遊書上看到的簡介。

比較可惜的是,蜿蜒的山路不是太寬廣。所以,也分散了我許多精神幫忙留意對向來車狀況。路途中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上坪老街及桃山隧道。後者是一座昏黃巔頗的單線泥濘車道,通過它後再繞幾個彎,清泉部落所在地的開闊河景就出現在眼前。


老公是衝著這個歷史人物來的吧。銅像(右)那個已凋零的少帥。

本月上旬故居紀念館才啟用,當時的報導佔據了些新聞版面,而老公向來是新聞報導的忠實讀者..。而我從來都不知,歷史課本中那個西安事變的主角曾經跟我在同一片土地上待過,而且是這麼地愜意! (在我的價值觀天秤上) 愛人如影隨形常伴身旁,徜徉於青山綠水中。吾輩園丁追求的也不過如此…。
老公說:人家是將軍ㄟ,龍困淺灘一定很悶! 唉,男人的觀點。
幽禁還是隱居,差別只在心境了。隨便啦,反正,他一解對張學良的不明情愫,而我,總會找到我自己的心情出口。

若不是土石流給河床上了不協調的灰色,這個經過低溫上色的山麓河谷應該更美。

(清泉)吊橋配上小山城,常常引發人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過了吊橋,映入眼簾的是這個意象。它為這個地區的生活特性下了註腳。


遠眺上坪溪上游,這裡的水往山下流入寶山水庫,與科學園區齊成長。

走過日據時代的部落,在歷史的長廊上來到了民國97年末。ㄧ個三分之二個世紀前在大陸叱吒過的人物,跟另一個在三分之一世紀前,在中國人文學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的文人先後在此留下足跡。

遠方蓊鬱的山林中跳出一幅鮮明的旗幟,好像在慫恿我為它留下歷史上的今天。
承認自己曾經是三毛的忠實讀者。在大學聯考後準備上大學的暑假,一口氣把她的系列遊記看完。跟著她的筆尖一同探險與哭泣,特別是荷西(她老公)意外過世後的那一段故事。她椎心的刺痛好像也感染了我,許久不能自拔。
後來,把我從那個人生中不完美情境(死別)中解脫出來的,竟是她本人的自盡。這個與我價值觀相違的舉動,讓我從她的魔咒中逃離出來。從此以後,我就只是遠遠地看著ex-崇拜作家的一切。
三毛故居旁的清泉小木屋中收藏了許多三毛的照片,三毛迷在這裡應該非常過癮,這裡的情境可以讓人完全沉浸在三毛的世界裡。
但是,光看到照片,也會勾起我ㄧ些憂傷的記憶。所以,我就不再去捕捉她過往的一切,只要這一瞥就夠了。
三毛故居看過河對岸的景色。教堂才是重點。(下方是張學良故居重建的紀念館,當時不在此地)



來點輕鬆的吧。
現代清泉除了張學良跟三毛,這也算是一個賣點吧。當地業者推出將軍餐和三毛餐。依其建議點了將軍餐。口味普通,這個”晾”麵倒是比較有趣。




像這樣因地制宜開發的有趣玩意,給有意從事休閒業的園丁參考。
對將軍餐的典故有興趣的話,請看這裡http://n.yam.com/ttn/life/200812/20081215642568.html

6 則留言:

cyc 提到...

有一次(大約有十年前),一個人開車跑到清泉,感覺風景不錯,但還不知道有三毛與張學良的老居家

Olive-21 提到...

其實 我們很容易錯過這樣的事情
若不是跟當地人交談 而且最好是老人
根本無從得知這樣的事情

地方政府為了要發展觀光業
就會挖出這樣的東西來 成為賣點

我看三毛的書時 也沒將那個清泉跟這個清泉聯想在一起..

西子灣--張學良也待過
下回去西子灣買地 也可以注意一下當年他落腳之地
這樣也可以成為賣點

其實 我還很喜歡那條路線上的花園部落
可惜 當時天色將暗 所以 沒有細細品嚐

kenson 提到...

張學良是上一代的代表人物, 感覺時間過的好快, 不記得上次去清泉是多久以前的事, 久的想不起來, 只記得一路拐拐彎彎, 連腰都拐的受不住了, 看樣子也該找時間重遊

pensir 提到...

大概5年前去過3、4次吧
後來因為只要每次颱風後往清泉的路都柔腸寸斷無法通行
所以也就再也沒去過了
今年新竹縣政府整修張學良被軟禁的地方
再加上三毛的故居
希望能重新帶動清泉的觀光
有機會再去看看有什麼變化

kenson 提到...

三毛也是我學生時代的主要作家, 好像還有思慕容, 她們的作品都充滿濃郁又細膩的感情. 可惜三毛最後的選擇不知是完全符合或違反她書中彰顯對生命的熱忱.
有時太敏感確實不是好事, 就讓生命隨四季流轉吧

Olive-21 提到...

沒錯 讓生命隨四季流轉

我猜 三毛在經歷喪夫之痛後
一定嘗試過重新擁抱生命 相信生命
可惜 她膝下無子 (又不愛種花)
缺乏 可以切身感受生命的持續動力

好好對待自己的生命
如果成為一種"決定" (人生目標)
相信她不會做出那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