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98年農民訓練 有機農場班 花絮


參觀城南農場育苗溫室



健福羅場長示範非農藥資材調配方式, 受益良多



參觀有機堆肥



城南農場有機液肥製作方式, 一般還是要加蓋子, 每天要打氣, 用魚缸打氣機即可



示範如何採收地瓜葉, 才不會被客戶打槍, 有點學問喔



城南示範蔬菜包裝, 順便打包帶走



健福羅場長農場導覽



秋葵作粗放栽培



抑草塑膠帶還是抑制雜草重要工具



間隔約2m 放置一個自動灑水器



苗改場生物防治分場養殖的螳螂, 用來做捕食性天敵昆蟲



黃班粗喙椿象 也是捕食性昆蟲



草蛉



五天的有機農場訓練圓滿結束, 不知別人的感想為何 ? 我卻是滿載而歸. 過去一年的有機耕作, 許多實做經驗以及技巧, 在這幾天也得到驗證. 也證明過去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 當然也有一些需要加強.

1. 城南以及健福農場雖然都是有機農場, 但管理方式顯有不同, 一個較精緻, 一個較粗放. 我個人是偏好粗放管理, 在可管控的情況下, 盡量不用溫室, 讓植株與自然融合.

2. 非農藥資材愈來愈多, 對病害以及蟲害如黃條葉蚤等都有一定療效, 複合幾種資材效果更好

3. 農場本身地理情況是決定能否從事有機栽培的重要指標.

4. 傳統農夫愈來愈能接受有機的觀念

5. 雜草管理是重要科目, 跟粗放管理是同一概念, 使用抑草布似乎是不得不為的方式之一

6. 微生物資材如黑僵菌等對某些蟲害, 效果更勝蘇力菌, 值得進一步採用

7. 有機銷售的問題不比慣行農法簡單, 需要更多的思考

8 成立有機共同銷售平台是解決銷售問題的方式之一, 需要得到有機農夫的共識

14 則留言:

Olive-21 提到...

恭喜Ken又更上ㄧ層樓

經過兩期的園丁課程洗禮
又遭遇農委會的課程管制措施
我針對自己對農業莫名的熱情有一番檢視
發現 就業的歲月中要放下工作務農機率微忽其微
昨晚老公胃痛到醒不能睡 也讓我意識到鄉村生活的不便利..

想來想去 農業對我好像就變成了
擁抱夢想過枯燥生活的安慰劑

我當然不願意這種後果啦
所以 不只是有機農產行銷需要再發展
對於像我這種心有餘力不足的業餘園丁之整合 (以彌補鄉村務農人口的不足)
似乎 也是農委會該好好思考的課題

3號ylan 提到...

身為農家子弟
看了五哥種二十幾年有機懷山
對於olive的說法頗有感觸
夢與現實有段很長的距離
農業當興趣能換來快樂
當生計可能換來生活壓力
轉個角度
看看成功達人背後付出多少努力與堅持
這些自己能作得到嗎
"無米樂"的境界
練就了嗎

kenson 提到...

務農對每一人的意義都不同, olive 有夢就該去實踐, 踏出去沒有想像那麼難. 人生就像一個圈圈, 每個人都在畫自己的圈圈. 有人圈圈裡只有工作, 有人圈圈裡還加入許多不同元素, 共勉之 !!!!

3號ylan 提到...

非農藥與微生物抗禦(誘)性資材
現在已有很多市售(符合天然有機標準)
只要按包裝上的指示稀釋即可噴灑
健福的原料是自家自製的
還是買資材回來調配的

前幾天在電視上
看到有人把菜裝箱當禮品賣
蠻有創意的還轉虧為盈

想若仿效他的方法
將耐存放的蔬菜
如地瓜 馬鈴薯 甜椒 大小黃瓜 苦瓜 南瓜 番茄 玉米 豌豆 四季豆 秋葵 茄子 洛神花...
按顏色形狀甚至營養成分
設計漂漂亮亮的
以禮品方式出售
打破傳統走精緻時尚路線
或許可為有機菜農業開闢另一個藍海
(品質一定要掛保證)

kenson 提到...

外面無毒資材都太貴了, 健福大部都是diy,
其中以菸草淬取液以及葵無露為主, 對白粉, 露菌, 葉蚤等都能防範. 健福不用微生物資材, 蠻有意思的決定. 我也會陸續diy這些無毒資材. 你看的節目我也看了, 並且在腦裡盤旋許久. 把新鮮蔬果當禮品賣主意很好, 不過在台灣會面臨更多問題, 特別是運費, 用冷藏運送運費都是200多元, 佔有太高的成本. 不過還是有機會的. 這次認識許多家有機農場, 或是正轉型有機農場, 都有心想好好做, 但都缺乏銷售平台. 我有意試試看, 但還在思考中, 由於新鮮蔬果新鮮期很短, 需找到200家以上的長期客戶, 才能養活幾個有機小農. 所以需要長期耕耘, 會找幾個農場主人再深入聊聊, 如果都有心長期抗戰, 成功機會才高. ylan 跟五哥能提供意見就更好

Olive-21 提到...

關於理想跟現實
ylan跟Ken說的都有道理
我在想 以後若能周休三日
或許 我的理想跟現實之間的距離就可以近些

現在的有機農產的產地與消費地難免有距離
所以 產生運送期跟運送成本的限制因素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 達成獲利
是否可朝接近消費地的概念來從事有機生產?
(就像鴻海的組裝廠地以貼近客戶為主)

再者 通常單一生產地的蔬菜種類並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所以 一定要結合多種類的生產商 才能滿足宅配消費者的需求

若ken要從事經銷(貿易商的角色)
可以找多種類的生產者(上游製造商)
搭配ylan提出的主製化概念(經銷商加值處)
從消費者角度 調整好以營養需求為單位的套裝蔬果
銷售時 應該更具有說服力

3號ylan 提到...

五哥走到現在
因品質保證大家口耳相傳
銷售已不成問題
產量與土地取得反較有問題
貨源充足品質佳
選定高消費群走高經濟路線
就長期而言有機農業是可行的
只是一定要有相當堅持與越挫越勇的性格

或許選擇最適地種植的高經濟作物
或單一性極易或極難或極特殊的作物
先決定走平價或高價路線
運費不是最大問題
還是有些組群願意花高價買真貨
我認為品質保證貨源充足
不因天災拉台高價
不因盛產變降低價
能達這些基本要求
有機農業才能糊口

若走銷售平台管理路線
利潤會高很多
但那應該叫生意人不是園丁

不知ken現在給自己的路線為何

kenson 提到...

路線問題還在思考, 不過應該也蠻清處的. 在受訓時, 跟承辦員討論蠻久的. 園丁優勢顯然不在生產端, 而是在銷售端. 這次受訓學員大部都有幾分地種植蔬果多年, 有些也從事有機生產多年, 也有正在租地預備生產, 但都面臨銷售問題. 過幾天會到苗栗跟幾位同學討論細節, 有幾人已經租地開始耕作.
原先相望成立產銷班, 但執行起來會有法規問題. 依我的看法, 還是希望在興趣以及量產規模中慢慢達到平衡, 不過有些人有經濟壓力. 客戶群目前有鎖定新竹科學園區, 我就住這, 可以成立冷藏倉庫, 直接發貨, 不過經營模式還是成功關鍵.

3號ylan 提到...

若是以利潤而言
自然要選擇當銷售者

等於另創事業再度投入職場
經營方針客戶群地選擇...
變成努力方向
若經營得宜也等於間接幫助有機農業
不過投入的資金設備人工成本
數目不少也要衡量一下吧

kenson 提到...

獲利是考量因素之一, 但不是主要目標.
實體店面很難獲利, 又要投入一筆資金, 目前情勢而言, 顯然不是首選. 網路平台是主要考量, 希望能當有機入口平台, 當成有機討論中心, 兼賣生鮮蔬果.

3號ylan 提到...

網路有機銷售入口平台
當有機討論中心 兼賣生鮮蔬果
這主意不錯
前提是買賣方都要會用電腦
不知新竹科學園區的開伙率如何

kenson 提到...

順便提提有機專賣店的成本問題. 仔細觀察有機店, 可發現90%以上的商品都不是生鮮蔬果, 而是其他號稱無毒安全的加工品. 為何? 售價過高是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有機人口還是太少. 為何市售蔬果價錢如此高呢 ??
主要原因是房租高, 一般店面租金約2~10萬吧(大約估計), 就算2萬租金加上電費人事成本, 最少也要約4萬吧, 試看要賣多少公斤的蔬菜才可以獲利4萬???? 轉換成250g一包的蔬菜, 有機店每月要賣約2400包的蔬菜才能打平4萬的成本. 光靠有機蔬果根本如法存活, 反而要以其他獲利高, 保存期長, 可溫室存放的有機醋啦, 有機果汁拉..二次加工品才能存活. 所以一般有機店如無基本客戶群很難存活. 目前一些業者如台塑已有自家員工奧援, 或是已經耕耘五年或十年以上的
宗教或相關團體, 才能存活於市場. 台灣市場太小, 任何事業包含有機事業, 都須精心規劃才有成功的機率

3號ylan 提到...

所以把目標鎖定已經有基本客戶的有機店
是不是可以省去固定成本
問題是這些店
已有固定的供應商

Olive-21 提到...

看起來 實體有機商店的樣態
Ken跟Ylan已經抓住幾個要素

虛擬商店呢
或許也可以討論一下